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洋猪肉”来袭凶猛 肉价低廉 祸兮?福兮?

“洋猪肉”来袭凶猛 肉价低廉 祸兮?福兮?

作者:罗芸来源:重庆日报时间:2013-01-08 09:03点击:

  较低的价格、整体较安全的肉质,让“洋猪肉”成为我国用于平抑猪肉价格的杠杆之一。有数据统计,肉类供应如果增加1%,其总体价格就要下跌约7%。2011年,我国进口“洋猪肉”46.8万吨,占全国当年生猪产量近1%。

  争论——支持与反对者各有拥趸

  “洋猪肉”的进入,是否会让我国生猪业重蹈国产大豆的覆辙?

  部分专家认为,从长期来看,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散养户的退出,猪肉等农副产品的需求还会猛增,进口农产品不可避免。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用较少的花费购买本国生产成本较高的产品,有利于节省劳力和较短缺的饲料用粮。

  “与其进口粮食来喂猪,不如直接进口猪肉,减少饲料用粮带来的缺口。”这种支持进口猪肉、保障粮食安全的说法,在国内有众多拥趸。

  重庆市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全球猪肉交易量仅有600多万吨,与我国5200万吨左右的消费量相比,微不足道。

  而反对的声音也不绝于耳。

  “如果不分时段进口猪肉,很可能会对国内养殖户造成冲击。”市畜科院信息中心主任徐顺来在十多年的生猪产业研究中发现,养猪的风险主要集中于养殖环节。这意味着,一旦出现波动,最直接的受害者是养殖者;元气大伤后,最难恢复的,也是养殖环节。而所谓的比较优势,必须建立在国内市场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我国客观存在的“猪周期”,显然不具备上述条件。

  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曾表示,如果大量进口猪肉,在短期内对平抑国内猪肉高价有所帮助;但若措施不当,会对进口猪肉形成依赖,冲击本国养猪业,带动国际猪肉价格全面上涨,后果难以预料。

  对策——国内生猪产业应固本强基

  怎样才能让国民吃上价格适中、安全放心的猪肉?

  “国家应像保障粮食安全一样,将生猪产业提升到国计民生的高度来重视。”徐顺来呼吁,“毕竟,猪肉需求量太大,如果把希望寄托在国外进口上,不现实。”

  有关专家建议,为不引起行业剧烈波动,国家应适当控制猪肉进口,保护国内养殖者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整个“猪周期”内有钱可赚。

  一些专家指出,国内生猪产业还是应在“固本强基”上多下工夫。

  目前,我国正在经历散户大量退出、规模化企业渐次进入的猪价“动荡时代”。而“洋猪肉”能在其中找到空间,凭的是低价与安全。据了解,丹麦一个存栏上千头母猪的猪场,只需6个工人,而重庆则需要三四十个;丹麦猪场每头母猪年可产仔24头,重庆则为18头。技术带来的成本差距可见一斑。

责任编辑:陈宠霞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