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生态养殖户的困境

生态养殖户的困境

作者:康大夫来源:中国经济时报时间:2014-02-21 09:01点击:

  我的家乡是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的一个小村庄。近些年来,由于村里最早养猪的村民赚了钱,家家户户都跟着养起了猪,几年下来,家乡所在的乡镇已经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猪大镇”。

  家乡处于丘陵地带,这样的自然环境比较适合搞生态养殖。按照以前课本里介绍的生态养殖,就是在池塘旁边建猪圈,池塘上面种一些果树或者蔬菜,猪圈周围则可以养一些鸡和鸭,猪圈的粪直接排入鱼塘喂鱼,猪食的残余会被鸡啄来吃,鸭子则在池塘里抓些小鱼吃。

  家乡的养殖也大多采用这种模式。

  但是,在我看来,这样的生态养殖并不环保,而且存在较大的环境问题。

  首先是猪粪处理。家乡养殖户的普遍做法是:用水泵抽水库或池塘里的水冲洗猪圈,然后直排至水库或池塘。理论上来说,猪粪排入水库或池塘后,将会成为水中鱼类的食物,但问题是,现在养殖户越来越多,饲养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而水库或池塘等水域面积不仅没有相应增加,反而由于修路、建房等原因逐年减少。这样一来,水体越来越富营养化,日积月累,不仅水库和池塘成了“毒水池”,还因下渗和灌溉等原因,污染了下游的河流和村民们的饮用水源,威胁到村民们的身体健康。

  其次是死猪的处理问题,很少有养猪户将猪深埋到相对偏僻的地方,大多是“随地抛猪”,或者往河里扔,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导致离猪圈相对较近的村民深受其害,还会导致下游的河流到处是死猪。而河流又是鸭子和鹅的好去处,死猪所携带的细菌、病毒就又从鹅和鸭身上带回到家里,传染给鸡。

  那么,地方政府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在死猪处理和污水处理的问题上,政府也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行为模式。在死猪造成下游河流“到处是猪”和家禽大面积死亡之后,政府决定以10元一只的价格将死猪进行回收处理。而地下水污染问题发生之后,政府却是直接要求禁止再建猪圈,并且将会导致污染的猪圈直接拆掉,除非养猪户先建一个化粪池。虽然化粪池建成之后可以解决污染问题,还能提供沼气,一个养猪场就能提供好几个家庭的沼气,从长期来看,不管是环境效应还是经济效益都会很明显。但是建设化粪池的成本很高,一个符合要求的化粪池需要投入20多万元,这对于规模并不算太大的养猪户来说难以承受。而且,对于大部分养猪户来说,污染问题并不是那么切身的问题,他们大多不愿意花这笔钱,所以很少有养猪户建化粪池。

  农村的发展难免会碰到环保与致富的冲突,甚至危及到农民的生存,如何引导农民走上致富路,怎样才能让农民的致富路走得长远,值得深思。

责任编辑:喻新霞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