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广西桂林“东山猪”陷灭种危机

广西桂林“东山猪”陷灭种危机

作者:佚名来源:新农网时间:2014-03-14 09:17点击:

  2月的广西桂林迎来一个好消息——— “龙胜凤鸡”新列入旨在保护独特遗传特性的《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记者从市畜牧水产局了解到,桂林还有两个地方品种——— “龙胜翠鸭”和“东山猪”,此前已纳入这份名单,“东山猪”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纳入。

  拥有这些珍稀禽畜资源,无疑让桂林人颇感自豪。谈及此,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韦冰冰却难掩忧虑——— 曾被中国农业科学院鉴定为全国良种猪之一的东山猪,正濒临灭种。

  是什么导致桂林这一土猪良种陷入绝境?保种突破口又在何方?记者进行了调查。

  东山猪面临的危机作为粤菜菜系的经典,荔浦扣肉是桂林本地一道名菜。从清嘉庆年间开始,它就成为桂林人各种宴席、餐桌上最为常见的一道菜肴。

  正宗的荔浦扣肉,肉泽光亮,肉质酥烂,入口即化,且不油腻。不过,不是用什么猪肉做成的荔浦扣肉都能达到这种境界。须选用荔浦芋、桂林腐乳,它的带皮五花肉也应来自桂林本地土猪——— 东山猪。

  市水产畜牧兽医局计划财务科科长朱晖说,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桂林的猪肉供应主要来自散户养殖。那时,绝大多数农户饲养的都是桂林本地品种——— 东山猪。

  东山猪是中华“两头乌”猪的一个地方类群,因原产于桂林市全州县东山瑶族乡而得名,至今已有600年的驯养历史。东山猪产崽多、母性好、耐粗饲料、适应性强,曾深受缺乏硬件设施和养殖技术的散户欢迎。

  上世纪70年代,东山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鉴定为全国良种猪之一,并载入《中国良种猪》一书向全国推广。这些年,东山猪作为一个优秀的杂交母本而被引种到广西各地乃至外省。

  对于食客而言,东山猪更值得称道的是它的肉质。其背部瘦肉切面呈大理石状,肌内脂肪含量高、分布均匀。朱晖介绍,肌内脂肪越高意味着做菜时越香、越嫩,做成荔浦扣肉能保证肉质松软、酥烂,“不渣”。

  “不过,东山猪正面临灭种的危机。”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韦冰冰用这样一句话描述东山猪目前的处境。

  2013年,朱晖曾对整个桂林的东山猪做过一个专项调研,他发现,“想找到纯种东山猪已经很难了。”

  最后的调研结果是,桂林存栏纯种东山种公猪仅有142头。“而要保证东山猪的优良基因很好地继承延续,其核心猪群的种公猪数量至少也应保持1000头。”朱晖说。

  如同人类,东山猪近亲繁殖也可能会导致基因恶化。

  被冷落的东山猪

  这142头纯种东山种公猪,有半数在全州县。

  作为东山猪原产地和主产区的全州县,也是年出栏生猪百万头的国家级生猪调猪大县。

  记者从全州县水产畜牧兽医局了解到,如今,这里出栏的生猪九成是洋血统。原产英国的大白猪、原产丹麦的长白猪等世界盛行的瘦肉型猪品种,在这里唱主角。剩下的一成东山猪中,东杂猪(以东山猪为母本杂交的猪种)也占据了绝大比例。

  “这里的东山猪快要绝种了。”在畜牧系统工作40多个年头的全州县畜牧站站长谭荣生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除了县里的保种场,东山猪主要是农户分散养殖,“越来越多的农户不再饲养东山猪了,种群数量正在急剧下降,全县纯种东山猪估计不足千头。”

  东山猪主要集中在农户手里的话不无依据。据市水产畜牧兽医局统计,全市规模养殖户存栏东山母猪(包括东杂母猪)5头以上的有54家,超50头的仅4家,超100头的仅1家。

  让谭荣生担忧的情形,也体现在东山猪养殖最为集中,也是东山猪老家的东山瑶族乡。

  东山瑶族乡距离县城37公里,地处大石山区,经济相对落后。饲养抗病强、耐粗饲料的东山猪,曾是这里乡民一个“零存整取”的手段,几乎家家都有猪舍。

  3月5日,记者来到这里,一连走了好几个村,养东山猪的农户寥寥可数。村民告诉记者,由于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村里养猪的越来越少。此外,经济条件好转,也让很多村民告别又脏又臭的猪舍。

  社会发展必然导致散户养殖的锐减,而以养猪为生的村民也不愿再饲养东山猪了。

  三江村村民刘知书算是村里的养猪大户。他在远离村庄的荒地上盖了一间几百平米的猪舍,但这里只圈养着20头东山肉猪,没有母猪。

  “前两年,我还有20来头东山母猪,一年出栏几百头。”刘知书告诉记者,规模锐减的原因是饲养东山猪不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东山猪要10个多月才能出栏,比其它猪出栏时间多了一倍,卖价却跟其它猪差不多,赚不了什么钱。”

  全州县城综合大市场附近有一个专营纯种东山猪的肉摊,记者从这了解到,口感好、但瘦肉率低的东山猪肉零售价格与其它品种的猪肉相比并没有明显优势,每斤价格仅多出一两元钱。

  这笔经济账,让刘知书决定跟随附近很多养殖户,转养外来猪种。

  改革开放后,终端市场对瘦肉需求越来越高,东山猪的低效率产出模式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桂林开始大量引入外来猪种。这些猪生长周期大为缩短、瘦肉率高达60% 以上(东山猪瘦肉率在34%左右),因而受到养殖户的青睐。

  而今,东山猪生存空间被挤压的形势已经蔓延到了东山乡。而这里,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划定的东山猪保种区,一个禁止混养其它猪种以保护东山猪基因延续的区域。

  保种危机凸显。

  难以为继的保种场

  因为目前经济效益低下,无论是散户还是规模养殖场都没有动力饲养东山猪。保种区“失守”后,东山猪遗传资源的保护更多地落在民营官补的保种场肩上。

  记者从市水产畜牧兽医局了解到,目前桂林乃至全国唯一的东山猪保种场在全州。

  这个位于全州县枧塘乡珠塘村的东山猪保种场占地50亩,里面178头东山母猪和8头东山公猪是保种的最后一道防线。

  经营者周庆华告诉记者,这里的经营状况“也是难以为继”。他说,已经萌生退意。

  2010年,在广州打拼多年的周庆华回到老家全州,依托政府的“全州东山猪保种”项目,经营起这个保种场。“当初投资了三四百万元,但目前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周庆华说,因为饲养东山猪经济效益不好,全州这几年已有4家东山猪养殖场相继倒闭或改养其它猪种,仅剩他一家在苦苦支撑。

  县财政的50万元保种补贴并不能解决保种场面临的所有问题。周庆华也希望通过扩大规模摊薄成本来谋得盈利,但那需要巨额的资金,“地是租来的,不能抵押,只向银行借到了三四十万元的信誉贷款,杯水车薪。”

  “保种场确实生存艰难,光靠那点财政补贴是远远不够的。”全州县畜牧站站长谭荣生说,目前,东山猪保种形势异常严峻。

  为什么要保种?

  东山猪保种成为市县两级畜牧官员的共识,并不仅仅因为一道正宗的荔浦扣肉。

  由于为数不多的品种良种化推广及杂交改良的普及,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取代了当地固有畜禽品种,使地方畜禽遗传资源日趋贫乏,遗传变异性愈来愈窄。欧美等国家在认识到畜禽资源的重要性之后,已经纷纷开始加强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组织与管理。

  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畜牧法》,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作出了全面规定,也明确了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责任。

  对桂林而言,东山猪保种也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东山猪品种资源珍贵,诸多地方引种证明了它是培育新品种和开发生产优质杂交肉猪的优良母本,选育提高的潜力非常大。”朱晖说,保护开发东山猪,对于今后打造桂林优质生猪品牌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如果目前还未完全显现出市场价值的东山猪一旦消失,则无可挽回。

  东山猪突围的契机

  光靠财政补贴来保种是不现实的。

  市水产畜牧兽医局计划财务科科长朱晖告诉记者,要保证东山猪基因资源很好继承延续,整个种群数量应在10000至20000头。照此规模,光以保种补贴来支撑,显然远远不够。“如何加大东山猪的市场开发力度,发挥出东山猪的经济效益,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这些年,已有不少地方都走上一条“以保护地方品种资源来促进开发利用,通过开发利用又反哺地方品种资源保护”的路子。

  桂林身边最成功的例子就是玉林的陆川猪。

  玉林在陆川猪的开发利用上,充分发挥陆川猪产崽性能好、肉质佳的特点,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培育筛选,为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摸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在开发利用中,一些养殖公司采取“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生产模式,进行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3年,陆川猪全产业链产值已达72亿元。

  一个共识是,陆川猪成功之路有着不容忽视的背景——— 外来猪种在我国成为主角时,日益挑剔的“好吃者”们也对肉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一变化也体现在桂林猪肉市场。据市水产畜牧兽医局统计,前两年零星出现的一两家土猪品牌店还难以维持下去,今年市区内已分布30多家,生意红火,日销售量已突破100头。

  “与陆川猪相比,东山猪具有体型好,生长快、瘦肉率高的优点,其瘦肉率比陆川猪高3%至4%.是公认的本地猪种中非常具有市场潜力的猪种,也是作为外来种猪以提高繁殖性能和肉质口感为目的的优选改良血缘。”朱晖说。

  全州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郑强告诉记者,从2010年开始,全州县每年从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中拿出50万元专项保种经费,着力扶持东山猪养殖业发展。2012年为其争取到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就是其中一步。

  “我们正准备出台政策,通过奖励引导,把东山乡等保护区重新树立起来,不让东山猪在全州灭种。”郑志强告诉记者,但更长远的发展仅靠一个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需更多的协作与共同努力。

  东山猪肉质好过外来猪种。或许,这正是东山猪突围的契机所在。

  保护东山猪不是为了面子

  陆汝安

  我们知道,地球上有千千万万种生物,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特征,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也存在差异。决定这一切的,正是基因。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或基因库。千千万万个基因库,组成了地球生命的迷人图景。

  基因的多样化,对于任何一个物种来说都非常重要。而如果没有基因的多样化,一个物种的生存适应能力就会下降,一旦生存环境发生改变,就有灭种的危险。每个物种的消失,就是一个生态灾难。

  保持生物基因的多样化,对于人类也意义重大。因为有了基因的多样化,才为人类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得人们能够选育满足需求的个体和种群。比如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前,曾经是大豆进口国,70年代后之所以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就是因为他们把在中国找到的野生大豆与本国的大豆杂交,培育出高产量的优良大豆。

  这样的例子在中国也不少。最著名的就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选用不同基因的水稻进行杂交培育而成,使得水稻平均亩产量从原来的三四百斤,提升到了如今的近千公斤,极大地缓解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危机。设想,如果没有水稻品种的多样化,恐怕杂交水稻就很难问世。

  说回到猪。据媒体报道,中国有85%左右的地方猪种的数量呈下降趋势,而像东山猪一样处于濒危状态的就有31个品种。这些濒危品种所面临的困境几乎是一样的——— 饲养周期长,经济效益低下,面对竞争力强大的外来猪种,难以为继。

  专家担忧,一旦这些地方猪种消失,由于基因是不可再生的,那么之于中国养猪行业将是一场灾难。因为,没有了地方猪种的存在,没有了猪种基因的多样化,中国的养猪行业抗生态风险、经济风险能力也势必下降,未来猪种的进化空间也大为减小。

  所以,我们要保护东山土猪,绝不是为了面子。这不仅关乎东山猪的命运,关乎诸多养殖户的命运,更和社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台湾猪价居高不下,台当局“农委会主委”陈保基日前下令彻查;据了解,交易异常及疑似囤积的有4家冷冻厂及3个肉品市场,其中1家冷冻厂囤积1500吨猪肉、相当于1万2000头猪,“等于台湾每天猪肉交易量的一半”,非常离谱。但“农委会”非常保守,不愿事前公布详细名单及囤积数量,只强调今天(10日)会移交公平会,违者将开罚。

  陈保基指出,猪价75元(新台币,下同)上下才合理,近期猪价涨破8字头确实过高;且小猪下痢疫情,目前官方掌握死亡数量近22万头,死亡高峰主要集中在去年12月及今年1月,但小猪出生后至少需饲养7个月才能上市;官方预估端午节、中元节才会面临“缺猪”,目前猪价飙涨主因,受不肖肉商囤货与猪农惜售及预期心理影响。

  “农委会畜牧处长”黄国青指出,上周搜集全台22个肉品市场的事务数据,发现台南安南、善化及高雄凤山3个肉品市场的交易价格偏高,将把资料送交公平会调查;至于4家冷冻厂商名单,今天下午会开记者会说明。

  “农委会畜牧处副处长”朱庆诚表示,上周猪价平均维持81元“平盘”,“没有再往上涨”,预期今天猪价可望回跌至80元左右。

  朱庆诚强调,本周五第一批岛外进口的冷冻猪肉约1500吨抵台,未来也将视“缺猪”及“猪价”波动,启动项目进口及关税减半措施,稳定岛内猪价。

  家庭主妇郑小姐表示,“农委会”动作太慢了,猪价涨破80元才有动作,实在是“慢半拍”。养猪协会理事长杨冠章说,猪农已经连亏2年,如今猪价涨不到1个月,当局就要启动项目进口及关税减半,这对他们非常不公平。

  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湖南龙华农牧公司董事长龙秋华在湖南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发言:目前全国生猪的平均出栏价为12元/公斤,猪肉的销售价格为20元至22元/公斤,但如今生猪养殖企业每出栏1头生猪要亏损200元至300元,主要原因是当前的定点屠宰场垄断了生猪价格,每屠宰一头生猪要盈利500元左右。

  这样,生猪养殖企业辛辛苦苦喂养生猪,到头来还要亏损,中间层的屠宰场利润却极高,打击了养殖户的积极性。而消费者作为直接客户终端,吃的也是价格高昂的猪肉,增加了群众负担。建议降低生猪定点屠宰场的设立门槛,万头以上的规模型生猪养殖企业都可以设立定点屠宰点,以增加竞争,通过市场手段解决定点屠宰场垄断价格的问题。

责任编辑:陈宠霞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