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生猪价格“跌跌不休” 三大对策摆脱“猪周期”困局

生猪价格“跌跌不休” 三大对策摆脱“猪周期”困局

作者:佚名来源:吾谷网时间:2014-05-05 14:16点击:

  这个春天,许多养猪人都为猪价下跌欲哭无泪。生猪养殖已经连续亏损超过3个月,进入深度亏损期也持续有一段时间。目前产能淘汰仍然不足,未来亏损还将持续。小农户退出,中小企减少,大巨头崛起,深度洗牌带来深度迷惘。

  未来行业会怎么变化,猪周期到底有无见底?

  1、猪周期“失灵” 原因何在?

  猪周期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猪肉价格上涨刺激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打击了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周而复始,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猪周期”。

  生猪价格一起一落,完整周期大约是三年,这是养猪业多年来的黄金守则。按照往年的经历和周期变化,今年的猪肉价格本应处在上涨曲线上,但实际上市场的行情却仍然处于延长化的下跌周期中,并且“跌跌不休”之势未见终止的迹象。猪周期已非不可动摇的“金科玉律”,2014年究竟是什么撼动了猪周期?

  市场消费量较低,出栏量较高,产能过剩却供大于求是造成当前猪周期“失灵”的主要诱因。2013年国家两轮国储肉收储调控,短时间内促使猪价淡季上涨,受利益驱使,5、6月份猪农抢购仔猪,补栏大幅增加,导致年末肥猪集中出栏,而市场有效需求并没有增加,导致猪肉大量积压。

  同时,能繁母猪补贴政策也给了养猪户很大信心。养猪户认为2013年仍然有能繁母猪补贴政策,进一步增加了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历史最高位。事实证明,全国能繁母猪存栏连续三年均超出上限。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进口猪肉的冲击,尤其是当进口猪肉价格低于国内猪肉的时候,冲击力更是令人震惊。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中国去年从美国进口1.4万头生猪,总价值约2000万美元。美国贸易组织肉类出口协会的数据显示,美国出口商去年向中国出口新鲜猪肉价值约7亿美元,价格普遍较国内猪肉价格低2~3元/每500克。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进口猪肉在58万余吨,较2012年增加13.36%。

  猪价波动令众多养殖者很伤神,消费者、养猪户和政府都想猪价处于平稳态势,但猪价波动深受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所把控,是无法熨平的。

  2、越养越亏 卖还是不卖?

  生猪成长到一定阶段,饲料转化率就会逐渐下降。正常情况下,生猪生长到100公斤左右是最佳出栏期,然而在许多养猪场,150公斤左右的肥猪比比皆是。

  卖还是不卖?面对每卖一头猪就亏300多元的市场行情,许多养殖户犹豫不决。海安高新区海北村养殖大户许云涛说,人总是要吃肉的,咬咬牙挺过这段时间,下半年或许就赚了,因此,他准备继续补栏。在后市搏一把,这也是当下不少养殖户的心态。也有些养殖户指望别人减少存栏量、淘汰母猪,自己能撑下去。这两种想法在养猪户里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然而,真正要撑下去,需要靠资金和实力。对散养户来说,劳动成本低、饲料来源于田头,肥猪多养些时日再出栏压力不大,大规模养殖户资金实力雄厚更“扛得住”,相较而言,中小规模养殖场在此次猪价下跌中受到的冲击最大。

  但是自去年四季度起,生猪行情一路下跌,生猪价格的“寒流”至今没有“回暖”的迹象。这“猪周期”似见底却不见底,养殖户心里也没底。不过专家建议应适度淘汰落后产能的能繁母猪,合理调整存栏结构,但不要由于猪价过低而宰杀和淘汰产能正常的母猪。及时做好生猪防疫,避免由于猪价过低而疏忽养殖管理,导致养殖损失,错过猪价回升的行情。在做好生产管理的同时,及时关注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生猪生产、能繁母猪存栏、屠宰量和市场价格信息,根据生产、市场形势和生猪养殖周期合理安排生产,避免盲目减少和扩大养殖,减少市场风险,锁定养殖收益。

责任编辑:龚胡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