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杀猪卖肉黄金时代结束 农村可大干一场
作者:佚名来源:一财网时间:2015-11-02 15:07点击:次
世卫组织子机构发布吃肉致癌的消息后,中国肉类协会发布了一篇声明:《中国肉类协会对部分肉食致癌问题的回应》,在笔者看来,这篇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官方回应文章,不打棍子,也不戴帽子,平和理性,核心内容是致癌因素很多,吃肉只是其中之一,另外肉类行业需要正视问题,跟上消费者转型、升级的需求。 吃肉致癌这样的消息,打不垮肉类行业,但是无视消费者需求的历史性转变,肯定没好日子过。 肉类行业的历史性转变,是指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中国肉类市场在建国后,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增长速度爆表。 中国肉类协会的数据显示,从我国前60年的发展情况看,1954年到1985年人均肉类消费从6.1公斤增加到16.6公斤,30年时间人均肉类消费增加10.5公斤;1985年到1995年人均肉类消费从16.6公斤增加到33.5公斤,10年时间人均肉类消费增加约17公斤;1995年到2005年人均肉类消费从33.5公斤增加到59.2公斤,10年时间人均肉类消费增加了25.7公斤。 1985年到2005年,中国人均肉类消费增加了42.6公斤,增长了近三倍。 双汇、雨润、金锣都是在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并持续至今。 对于国内肉类产业的未来,有判断称:尽管中国是最大的猪肉消费国,但其主要动物蛋白的人均消费仍低于其他猪肉消费大国。2013年中国人均主要动物蛋白消费水平为每年55.79公斤,而美国为每年111.38公斤、英国为每年78.85公斤。于2013年,中国内地的人均猪肉消费量为每年41.36公斤,而香港地区则为每年80.13公斤。由此看来,中国肉类增长的空间似乎不小。 事实并非如此。 中国肉类协会称,2005年到2014年人均肉类消费从59.2公斤到人均63.8公斤,9年时间增加了4.6公斤,增速明显放缓,标志着我国肉类产业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 双汇发展、雨润食品等肉类企业,特别是这些公司的肉制品业务不增反减,近年来罕见,也说明了这个行业确实进入到了不那么容易赚钱的新阶段。 大规模快速增长结束了,并不意味着一点机会都没有,国内农村就是一个潜力市场。 世卫组织说吃肉致癌,如果了解了中国农村的现实状况,就会发现肉制品里加的那点化学添加剂不算什么。 在广西武鸣的农村里,农民杀猪卖肉就是在尘土飞扬的路边上,没有冰柜,暴晒了一天的猪肉到了下午颜色都变了,继续销售,苍蝇乱飞。有些地方冷鲜肉的覆盖率10%都没有,而在上海这样的城市里,随处可见冷鲜肉,现杀现卖的热鲜肉几乎绝迹,冷鲜肉更健康,营养元素保留更好,这是消费的大势所在。 国内冷鲜猪肉消费量占生鲜猪肉总消费量的比例由2008年的7.79%增至2013年的16.20%。同时,热鲜猪肉消费量占生鲜猪肉总消费量的比例由二零零八年的82.17%降至二零一三年的65.10%。 中国农村人口还有6亿以上,如果让冷鲜肉的覆盖率达到城市的水平,双汇、雨润估计会忙得团团转。在城市,肉类的消费也许已经面临饱和,但是在广阔的农村,还有足够可以开拓的空白市场。
责任编辑:宋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