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畜产品自给率逼近红线 浙江宁波绿色养殖何处拓空间

畜产品自给率逼近红线 浙江宁波绿色养殖何处拓空间

作者:孙吉晶来源:中国宁波网时间:2016-03-24 11:02点击:

  在象山高塘岛乡新围垦的黄沙岙海涂上,不久将崛起一个现代化、花园式的养殖园区。设计中的黄沙岙畜牧园区总面积1717亩,其中一期占地850亩,包括建设两个年存栏8000头的高标准养猪场和两个年存栏50万羽的高标准蛋鸡场以及污水集中处理区,工程计划今年6月动工。

  在围涂地建设绿色养殖场,这是我市畜牧业新形势下应对转型升级的一大举措。

  畜产品自给率逼近“红线”

  在“五水共治”行动中,畜牧业成为农业治水的关键所在,随着畜禽禁、限养区的重新调整,一大批处于禁养区范围和不能达标排放的“低小散乱差”养殖场首当其冲,面临被关停的境地。

  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全市共关停拆迁畜禽养殖场3725家,占整治前的47.6%。与之相对应,过去两年,我市生猪、家禽存栏减少,肉类总产量持续下降,主要肉类自给率从2013年的50%下降至目前的40%,已逼近“红线”。而据预测,“十三五”时期,我市畜产品消费总量将呈稳定增长态势。

  在我市畜产品消费增加的大背景下,地产畜产品供给能力的下降势必要求增加外调数量。然而,大范围、长距离的调运,有可能带来外来疫源流入、疫情传播扩散等风险。

  治污与吃肉,两者如何兼得?

  既要坚决治理畜禽养殖带来的污染,又要保障市民肉类消费需求,两者之间如何兼得?面对关停现状和畜牧业发展空间不断压缩的窘境,我市畜牧业主管部门和一些规模养殖企业正在想方设法挖潜。

  “无论是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还是从农业现代化进程来看,我市畜牧业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畜牧业在全市农业经济版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保障菜篮子供应方面,是一块“压舱石”。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按照土地消纳理念,我市现有330万亩耕地和688万亩林地,按农田每亩两头存栏猪、林地每亩0.2头猪标准测算,可承载近800万头生猪。而目前我市畜禽饲养规模折合成生猪饲养量约为340万头,仅占承载量的42%,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综合考虑我市畜牧业发展基础、种植业对有机肥的需求、畜禽产品供给质量安全和农民创收等因素,建议生猪的自给率保持在50%以上,即总量水平维持在年生猪饲养量400万头。

  绿色引领,发展生态高效畜牧业

  去年起,宁波市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无论从经济结构还是资源利用角度出发,都离不开畜牧业对生态循环模式的产业支撑。因此,在全面完成“五水共治”任务的基础上,着眼于全大市区域,加快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形成“种养结合、循环利用、达标排放”的新型畜牧业格局迫在眉睫。

  根据“十三五”规划,我市将在象山、宁海、余姚、慈溪等地的滩涂围垦区实施绿色畜牧园区建设工程,突破畜牧生产空间制约瓶颈,确保畜产品适度供应。这项工程已在象山率先启动。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站长陈淑芳说,除了黄沙岙,道人山畜牧园区也进入设计阶段,计划明年动工。今后几年,两大园区计划投资2亿余元,合理科学设置功能布局。

  【记者手记】

  近年来,随着“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工作推进,畜牧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短时间内没有得到很好调节,畜牧养殖量锐减。

  “猪粮安天下”。作为“菜篮子”中的主角,主要肉类产品的供给历来是民生头等大事。在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严、畜牧养殖空间压缩的大背景下,如何保持适度的畜牧生产和畜产品市场占有量,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开展畜禽污染整治,倒逼我市畜牧业转型,这是必须坚持的大方向。相信随着畜牧养殖场改造提升、绿色畜牧园区建设、农牧结合生态创建、畜牧全产业链打造等工程的“落地”和推进,我市畜牧业将实现肉品保障与生态环境兼得的良性发展。

责任编辑:宋美丽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