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广东梅州:养猪污染治理“老大难”如何破?
作者:佚名来源:南方日报时间:2016-05-25 11:42点击:次
宝兴农牧二期建设现场。受访者供图 黑色的废渣变成高效有机肥,黑臭的沼气液经处理后清澈见底,可养鱼、可灌溉林木,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这是记者在广东宝兴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见到的一幕。 近年来,随着梅州市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占比也在快速上升。去年,梅州掀起一轮整治“风暴”,关闭禁养区内猪场达208 家,处理禁养区内生猪数14186头,推行标准生态规模养殖模式。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进展仍较为缓慢,如何补上这一块短板? 重拳整治禽畜养殖污染 “以前,河水都是黑色的。”说起梅江支流小密河的水污染,常来此钓鱼的曾叔仍记忆犹新,一年前,这里养着上百头猪,猪场废水通过小沟渠直排入河。 经过半年多的污染治理,周边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猪场关闭了,水浮莲也清理干净了,河水没以前那么臭了,水质也变好了。曾叔感慨:“鱼也多了。” 数据显示,去年,梅州关闭禁养区内猪场达208家,处理禁养区内生猪数14186头。其实,此轮整治“风暴”背后,是农业源污染减排的“压 力”。“十二五”期间,我国分配给各省的污染减排指标首次将农村和农业纳入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控制范围。畜禽养殖污染正是农业源污染减排的主战场。 据环保部门专家调查,一头猪产生的废水相当于7个人的生活废水,而一个规模化养殖场未经处理的污染物,其排放量不亚于一个中型工业企业的排污量。 目前,虽然《广东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主要污染物减排技术指南》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污设施提出了新的规范要求,但是,梅州大部分规模化 畜禽养殖场离这个“标准”还有差距。此外,长潭水库、多宝水库水质受到上游跨界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影响,水环境质量呈现下降趋势。 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难题刻不容缓。梅州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洪广告诉记者,梅州市政府去年制定并印发《梅州市2015—2017年养猪业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加强养猪业污染防治和规范管理,确保防治工作有规划、有措施。 去年,梅州印发《梅州市养猪污染防治技术指南》3万份发放到养殖场(户)、与负责人签订《承诺书》。同时积极引导畜禽养殖场建设治污设施,完成梅州市正绿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15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工程。 在县级层面上,兴宁市制定出台《兴宁市合水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方案》,成立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市生猪养殖污染整治 工作领导小组。蕉岭县政府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列为去年的重点工作和十大民生实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政府督办工作的形式抓落实。 “散乱小”制约污染减排 从兴宁市新圩镇出发,记者沿着蜿蜒的山路进入广东宝兴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在这里,通过沼气工程将种养有机结合起来,废渣可以变成高效有机肥,黑臭的沼气液几经处理后清澈见底,可养鱼、可用于林木灌溉,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宝兴农牧董事长李志鹏告诉记者,通过该沼气系统工程,基本能满足猪场生产、生活用气和用电,猪粪经处理后生产为有机肥。除了供给本公司的花木基地使用外,还卖给合作的蔬菜基地及果园林场,仅此一项可为企业增收200多万元。 此外,宝兴农牧年出栏4万头商品猪,还辐射带动附近农户专业养猪场养猪。 这是梅州市畜牧业规模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十二五”以来,梅州市推行标准生态规模养殖模式,加大养殖废弃物的肥料化和沼气化处理,大力推广污水深度处理,督促完善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监督确保长期稳定的运行效果。 随着畜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集约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梅州有12个猪场、3个禽场、1个羊场列为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5个猪场列为全省重点生猪养殖场,推动畜牧业向标准化发展。 然而,记者走访发现,畜禽养殖污染处理难度大、资源化利用能力不足,大多养殖场存在着重生产轻环保,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普遍不足,尤其是“散、乱、小”的养殖户,集约化程度不高、环保意识薄弱。 “现在规模化养殖厂基本都有了环保设备。”陈洪广告诉记者,“十二五”前4年,梅州纳入广东省污染减排重点项目中159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得到国家减排核算认定。但是,“散、乱、小”养殖户仍给减排工作带来不小的困扰。 梅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广东的“以奖代补”政策,完成污染深度治理设施建设的规模化以上生猪养殖场,每头生猪最高可获100元的奖励。然而,即使有“以奖代补”,也并不是每家都能坚持治污。 “我们养殖户并不在补贴的行列”。梅县区的廖老板告诉记者,养了800头猪,辛苦一年才赚10多万元,污水处理设备动辄数万,实在不敢“冒险”。 污染物增量控制难度大 除了畜禽养殖现有存量的减排有待提速,更大的考验是对“增量”的控制。 数据显示,2015年梅州市的肉猪出栏263.65万头,年末生猪存栏158.86万头。根据2009年印发的《梅州市生猪生产发展意见》,至 2020年全市生猪饲养量630万头,其中出栏400万头,存栏230万头。这意味着,梅州的畜禽养殖业发展方式未得到明显转变的情况下,污染物排放量将 会大幅上升。 此外,部分养殖业主对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认识不足,主动参与的自觉性不强。有养殖户坦言,养殖场是以租赁场地的形式进行经营,由于未能确定租赁期满后能否继续经营,所以抱观望态度。 有基层干部表示,虽然各县区均已划定相关区域,但各禁养区内养殖场数量较大,只靠环保部门、畜牧部门想要在短期内落实畜禽养殖禁养政策,难度很大。 从监管上看,畜禽养殖业规范化监管机制不完善,也制约着工作的开展。去年新修订的《环保法》和2014年起施行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条例》)没有明确将畜禽养殖户列入管理范围。而《条例》只明确了其适用范围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目前,广东省没有对养殖场的规模划分作具体的规定。 对于星罗棋布的散养户,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环保、农业执法部门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加以管理,陷入想管却没法管的尴尬状况。 “新农村建设是住建部门管、环保是环保部门管,畜禽养殖是畜牧部门管。”一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要依法建设美丽乡村,还亟待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不给农村环保管理留死角。 分析指出,从长远上看,对于存量污染源,需要尽快完善污染减排设施,进行环保升级,鼓励集中治污,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循环利用等新技术。对于新增污染源,则需要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减少治污成本并推动资源有效循环利用。
责任编辑:宋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