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企业财经 > 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全球扩张战略保持不变
作者:陈红霞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时间:2015-10-07 10:07点击:次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肉制品企业,双汇发展还面临产品结构老化、渠道相对单一等问题,作为双汇发展的掌舵者,这位已达75岁的企业家如何应对当下企业面临的庞杂局面?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万隆。 9月22日-25日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作为其中的食品企业家代表,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随行并参加中美企业家座谈会。 2年前,双汇发展曾经收购美国最大肉制品企业史密斯菲尔德,71亿美金的并购金额,曾在中美并购史上创下历史之最,而此后的双汇集团进入全球化阶段,但面对中美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差异,这场并购双方的融合情况如何? 除了与史密斯菲尔德的整体融合程度外,围绕在双汇发展身上的另一焦点则是企业自身面临的市场压力。 在消费终端,大快消领域进入行业的低迷周期已成共性,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肉制品企业,双汇发展还面临产品结构老化、渠道相对单一等问题,作为双汇发展的掌舵者,这位已达75岁的企业家如何应对当下企业面临的庞杂局面?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万隆。 《21世纪》:2013年,双汇发展斥资71亿美金收购美国最大肉制品企业史密斯菲尔德,这场让人十分关注的收购案已过去将近2年时间,此前,双汇发展只派一个联络人员对接的管理方式是否还在坚持? 万隆:中国的双汇和美国的史密斯菲尔德,都经历了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各自的优势和价值观。万洲国际的下属公司在尊重、互信、沟通、交流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的融合。至今中美企业之间只派遣了一个联络人员,以协调双方协同事宜。坚持管理团队的稳定和本土化管理,克服了企业走出去之后过渡过程中的水土不服。 《21世纪》: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后,后者成为一家中资企业,其在美国和中国市场分别有怎样新的市场表现?未来将如何进一步发挥此前两家企业的协同效应? 万隆: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后,为发挥中美两个企业协同效应,我们要把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猪肉生产能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猪肉消费市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美两个精英团队彼此信任、相互尊重、真诚沟通,虽然语言、文化不同,但双方的利益一致,目标一致,全力配合,互相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4年中美两个企业经营业绩均创历史最高纪录。在并购后短短的不到一年时间内,双汇整合旗下中美欧200余家公司组成万洲国际,在香港成功上市,进一步增强了中美企业在肉类食品行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中美企业的合作改变了世界猪肉行业的格局。 《21世纪》:作为中美有合作基础的代表,您此番代表中方企业前往美国参加座谈会,您觉得从双汇自身所处的行业和企业本身来说,会有怎样的一些合作空间? 万隆: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在农业方面,美国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充足的自然资源,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但市场相对成熟,增长空间有限,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发展空间大,现在及将来对于国际市场上优质农产品有着持续的需求。 中美农业产业的合作极具发展前景,未来我们将充分利用中美企业的合作优势,开发全球市场。希望两国政府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为农业领域的投资贸易和技术交流注入强大的动力,推进两国农业合作向前发展。 《21世纪》:今年来,国内猪肉价格上涨,给国内养殖行业和肉制品行业都带来很大的冲击,其中也包括双汇,针对这些行业现状您怎么看?而双汇又是如何在应对? 万隆:生猪价格的波动带来肉价的波动,无论是中国、美国,还是欧洲,都是会发生的。欧美通过期货对冲应对猪价的波动性,我们靠旺储淡销应对波动性,防范风险。当然我们也有产业化、规模化优势以及现在的中美协同效应,进一步防范风险,保持企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21世纪》:在此前双汇发展的业务格局中,产品老化、创新不多,且从销售渠道上来说,公司目前着力的重点仍然局限在传统渠道上,这已成为公司的一大短板,因此,在公司的产品结构调整和企业整体转型方面,双汇是如何在推进?有无计划在互联网化方面布局? 万隆:2015年我们调结构的战略目标是“进厨房、上餐桌”。今后餐桌和餐饮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公司还将加紧布局电商平台,着力打造现代家庭和餐饮企业的“中央厨房”。 《21世纪》:在行业冲击下,国内不少肉制品企业面临生存压力,企业估值大幅下降,诸多投资市场的分析,这可能是再度提高行业集中度的抄底机会,万总是否有考虑行业间的并购或扩张? 万隆:我们的全球扩张战略保持不变,以进一步巩固我们在全球猪肉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我们将从现有业务的不断发展中取得增长,并继续寻找策略收购的机会。当然,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市场,我们保持持续的高度关注。
责任编辑:王妍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