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自春节前开始,我国部分地区的生猪和猪肉价格已连续十几周下跌,部分养猪户亏损面不断扩大。后期市场价格会如何变化?生猪产业该如何健康发展?养殖户如何规避风险、重建信心?本报记者采访了一些养殖户,听他们讲述自己的生产故事。 |
第一个养猪户谢灿明:猪价曲线如股市中的K线图一样,难以捉摸
养了10多年猪的养猪专业户谢灿明,对于生猪市场依然看不明白。和谢灿明一样,对于湖南宁乡县的养猪户们来说,猪价在这几年的起起伏伏,让他们很难把握。
今年36岁的谢灿明学的就是畜牧业,先是在国有猪场养猪,2006年猪价大涨时,他下海办起养猪场。由于资金有限,谢灿明的猪场年出栏500头左右,在当地属于小规模养殖。谢灿明说,2006年底的一场高热病,让他的猪场死了一大批猪。正因为疾病,全国存栏的生猪数量大幅减少,造成2007年猪价大涨,毛猪达到18元/公斤。“也正是2007年,养殖户看到有利可图,大家一哄而上,2008年出栏生猪太多,价格下跌。”
宁乡县畜牧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张英杰说,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是对养猪户的两大考验。受制于掌握信息不完全,养猪户只能根据局部地区短时间内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安排生产,这就难免陷入“生猪卖难——价格下跌——宰杀母猪——生猪减少——供应短缺——价格上涨——养殖增加——生猪卖难”的怪圈。
“年前的毛猪价格还有每斤6元钱,现在连5元都没有了。”谢灿明一提起猪价,就连连摇头,“养猪就像炒股,那起伏的价格曲线好像股市K线图一样难以捉摸,我这个散户实在是看不懂,赚和亏,完全是靠运气。”市场不好,谢灿明甚至开始杀母猪。“养头母猪一年得2000元。”他说,趁年份不好,正好把品种差的母猪宰杀掉,以调整养殖结构。不过他也承认,在市场不好的年份,附近养猪户杀母猪的比例明显上升。
第二个养猪户朱再红:养殖户就像是生产车间,只要按照生产技术和流程来养猪,稳赚
也有养猪户在这次降价潮中未受到影响。家住城郊乡金星村的朱再红去年靠养猪赚了10多万。这个半路出家的养猪户,2008年从广东返乡之后,加入到宁乡县流沙河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加入合作社后,养猪就变得省心省力了。”朱再红介绍,交部分押金,合作社负责统一提供猪仔、饲料、技术和防疫,公司统一收购。“最放心的是,公司定了最低收购价,保证养猪户每头有200元的利润。”
朱再红所说的这种模式,正是“公司+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的模式。宁乡当地出产一种土花猪,因肉质细腻口感好而深受欢迎。2002年,流沙河镇农民李述初成立了沙龙畜牧公司,专门生产推广宁乡土花猪。2006年,李述初又联合几家大的养殖户,成立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通过分离养殖的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分工分业。朱再红说,在整个体系中,养殖户就像是生产车间,只要按照生产技术和流程来养猪,稳赚。
张英杰认为,这种方式为养殖户规避了投资与养殖风险,改变了过去分散的、小规模的、互不联系的粗放型生产经营状况。
因为供不应求,朱再红从养猪开始,猪价就一直在涨。“去年平均每头猪可以挣300元,出栏近600头猪,稳稳当当就有18万元收入。”朱再红对发展很有信心,他准备今年扩大规模,年出栏要达到1000头。
责任编辑: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