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猪源紧缺”引发的猪肉加工业原材料成本上涨,并未影响雨润食品、双汇发展等业内巨头的业绩增长。
8月26日,雨润食品交出了一分耀眼的成绩单:上半年整体毛利为8.21亿港币,增幅达60.3%。此前,另一巨头双汇发展,上半年营业利润则比去年同期增加12.36%。
上游生猪价格的大幅波动,左右了雨润们的盈利能力。
自2007年5月开始,由于国内生猪供需失衡,再加上饲料价格大幅上涨,2007年下半年,国内生猪价格较2006年平均上涨63.5%。
随着原料成本上涨,不少加工企业陷入困境。不少肉制品加工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甚至因为猪源不足而停产。2007年,河南省肉类协会一位负责人透露,当地企业普遍开工不足,大型企业产量减少30%到50%,中小企业这个数字甚至达到50%。
但“2008年上半年以来,猪肉价格一直处于下跌的状态,收购价从年初的17元每公斤,降到了现在的14.5元每公斤。”中投证券分析师黄巍说。他认为,猪肉价格的下降是这些肉制品加工企业利润上涨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即便是在生猪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双汇、雨润这样的大企业也不会面临问题。”黄巍分析称,许多小企业面临困境,是因为规模不够,因而采购难度大,要用较高价格去收购生猪,才会产生猪源短缺、成本高的现象。相反,大型肉制品加工企业由于采购量大,与农户长期合作,采购成本相对较低,在屠宰、加工过程中高度机械化,效率也远高于中小加工企业。
雨润方面也表示,受惠于该集团的策略性布局,其在生猪来源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屠宰量能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并有所增长。雨润称,其能够保持强大的定价能力和采购能力。
规模和布局对雨润业绩的贡献不言而喻。如今,雨润正试图扩大这个优势。
雨润方面明确表示,该集团将“继续通过选择性收购、改善现有生产设施及兴建新厂房,扩充生产能力”。雨润财务总监李咏思此前曾表示,该公司在2007年至2008年间的资本开支将达到9.8亿人民币。这笔资金主要投资在扩展上、下游业务、自建厂房及并购领域。
截至今年上半年,在成功收购江西、湖南、四川、湖北和吉林的六个工厂后,雨润年生猪屠宰产能达1455万头,较2007年底增加了50万头。到今年年底,这个数字有望增加到1800万头。
8月1日施行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给雨润们提供更多的机会。黄巍分析称,在该条例规定下,许多地方都不能屠宰生猪,而要实现定点屠宰,这样就给双汇、雨润这些龙头企业到各个地方设立固定屠宰点、加快扩张提供了条件,“行业洗牌是肯定的”。
目前,中国的猪肉加工市场异常分散,企业数量多达2.6万家,但是真正具备规模的企业仅占其中的5%-6%。
进入最上游的“生猪养殖业”,对雨润而言更具战略意义。雨润董事长祝义材曾表示,雨润一直有意拓展生猪养殖行业,目前已取得相当养殖知识,估计最快会在2010年涉足生猪养殖业务。
对此,黄巍认为,向养殖业发展是行业发展的趋势。他认为,形成产业一体化,是稳定猪源,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
而早在2000年,双汇就开始发展养殖业务,建有种猪场和商品猪场。2007年市场生猪紧缺,双汇一举赢利。2008年7月,双汇还宣布,将联合另一投资方,增加投资7155万元,用于建设年出栏商品猪20万头的养殖场,该项目将于200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