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将生猪规模养殖推向前台。作为畜牧大省,河北今年计划将生猪规模养殖比例提高到50%。而如何在提高规模养殖水平的同时,让以前的散养殖户也能搭上规模养殖的快车,也就成了畜牧部门制定政策的焦点。
■数据:市场需求渐增,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七成以上
“调查显示,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的70-80%。”河北省养猪行业协会副会长刘文科介绍说,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猪肉等畜禽产品的消费量会越来越大,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是生猪养殖发展的持续动力。
“生猪行业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尤其是在当前政府多方提振经济的背景下,畜牧业作为保供给、促增收的重要产业,将获得更多的政策、财税和金融支持。”在日前召开的全省畜牧兽医工作会议上,省畜牧兽医局局长张钰介绍。
■问题:散养方式安全质量难监管,农民增收受制约
河北省虽是畜牧大省,但养殖方式比较落后。“2008年,规模化养殖(50头以上)仅占47.2%。”省畜牧兽医局有关人士介绍说,由于散养比例较大,使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加大,一旦出现质量安全事故,难以溯源。
“此外,养殖户与加工企业多停留在以产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低层次产销合作上,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因此,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受到一定制约。”省畜牧兽医局有关人士说道。
■方向:规模化养殖,让每一头生猪的身份都可查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实行无害化、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这也是将来的发展方向。”刘文科说道。因为每户养三五头猪的农户抗风险能力小,价格一波动,就容易亏本。而规模化养殖因统一采购、集中检测,可降低成本,也利于食品安全。“如果每头猪都能查得到是谁养的,饲料是谁提供的,监管起来就容易多了,猪肉的安全系数也会增大。”刘文科介绍说,规模养殖还有利于供应量的稳定,因为投入大,养殖户进入市场和退出市场都不会很随意,生猪养殖也会因此走出肉价高就蜂拥而至、肉价低又一窝蜂退出的怪圈,这有利于猪肉价格的稳定。
事实上,河北省畜禽分散饲养比重也正在逐年下降。“2007年之前,散养户占七成以上,现在已降到六成以下。”刘文科介绍。
■路径:淘汰散养,让农民从单打独斗到联合作战
“2009年河北省将重点推进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和1-5万只规模养鸡场的标准化改造,年内建成标准规模化猪场679个、标准化规模蛋鸡场521个,全省蛋鸡、生猪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到82%和50%以上,确保奶牛规模养殖比例达到80%以上。”在日前召开的全省畜牧兽医工作会议上,省畜牧兽医局局长张钰介绍。
据介绍,最近几年,河北省一直在尝试和探索公司和农户的关系,逐渐增加规模养殖,淘汰散养户。比如双鸽公司采用“公司+标准化示范区+科技研发+合作社组织”的建设模式,与农户签订合同,提出标准,并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用药、统一培训。“散养农户无需担心,因为淘汰不是取消,而是鼓励引导他们联合起来,形成养猪合作社、养鸡合作社等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刘文科说道。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