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100元补助对农户来说只够几天的饲料钱而已。最好的办法是让农民代养母猪,否则8月份生猪供应基本恢复就难以实现
北京顺义区赵全营镇陈各庄村,柏油马路宽敞平坦,家家户户的四合院围墙一律是鲜亮的黄色,整个村子显得分外整齐。
朝村子西北方向走数百米,眼前则出现和村里完全不同的景象:窄小的土路两边,十几个院落围墙全无,土坯房子半边倒塌,院内杂草丛生。而3年前,这里曾是村委会专门划分出来的“三亩一园”养猪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占地三亩左右的猪舍,一字排开,一度甚为壮观。
3年间,村民的两次“弃猪”造成了今天的破败。一次是2006年初,毛猪出栏价低到不能再低的地步:每斤2.8元,除去成本,一头猪亏100―150元,水电费、人工费且不计算在内。于是有十来户猪农荒弃了猪场,有的改种草皮,有的则进城打工。
第二次是2006年底开始,几乎每户养的猪都陆续出现了一样的症状,从厌食发展到不吃不喝,再到一些部位发紫,最后一个个死掉。用村民的话来说,“像刮了一阵风,一星期内有一半的村民家里‘净圈’了”。
猪农两笔账
两场“弃猪”潮之后,全村稍具规模的养猪户从四十几户锐减至两户,姜启伶就是其中之一。就是从那个时候起,猪价开始扶摇直上,成为本轮价格上涨的“领头猪”。
从2006年8月的2.8元每斤,到2007年8月的6元每斤,再到如今的8元每斤,姜启伶养的猪,出栏价不到两年就翻了两番。但是对目前的高价,他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喜悦。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出栏猪价从6元涨到8元,玉米的价格也相应地从0.6元涨到了0.83元,猪饲料(主要成分为豆粕和菜粕)从1.4元涨到了1.85元,而仔猪也从原来的10元每斤涨到了现在的16元每斤。
“从6元到8元,其实我养猪的利润并没有增加。”姜说。幸亏自家养了母猪,仔猪并不需要从外面买,所以成本只是母猪饲料而已。“否则利润肯定不升反降”。
讲到具体利润,姜启伶给记者算了第二笔账。一头猪从刚出生到长成200斤出栏,大概需要饲料600斤,历时5个月。200斤的猪按目前8元的价格计算,收入1600元;饲料由玉米、麦麸和豆粕、菜粕等混合而成,平均每斤的成本为1.3元,600斤就是780元;防病疫苗和兽药每头猪150元;作为仔猪来源,母猪饲料要精一些,成本为1.5元每斤,每年需1300斤,按每头母猪一年两产,一产10头仔猪算,平均每头仔猪的成本是97.5元。收入减去成本,到最后一头猪的利润理论上可达572.5元。
“最终到手要比这个数字低一些。因为后备母猪饲料、接种费、水电费都没有算在内。更大的成本是糟蹋了的猪。”姜所说的“糟蹋了的猪”是指一些因瘟疫而死的未出栏猪。
最终,一头猪的纯利润大约为400元,这与两年前每头亏100多元相比,已经是大幸。
“以我养猪十几年的经验来看,猪价涨落大概三、四年一个周期。养猪不能投机,只能长期养,价格开始下降的时候少养,开始涨时多养,多赚点少赔点而已。”姜启伶说。
下半年肉价回落?
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2008年2月14日至月底,15天之内36个大中城市猪肉零售价格只有两天略涨,其余均小幅下调。3月3日的监测猪肉(精瘦肉)价格为14.57元每500克,比2月29日又下降0.06元。
据此,不少人认为在政策拉动和市场调节下,生猪生产形势逐步恢复,猪肉价格至此已到达峰值,并有望在下半年有所回落。
而有关专家表示,刚刚过去的雨雪冰冻天气或许对猪价影响更大。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陈伟生在雪灾正严重的时候介绍,截至当时(1月31日),全国已有1581.3万头(只)畜禽死亡,其中生猪死亡87.4万头。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的陆先生做了近20年的生猪养殖、加工生意。他告诉记者,猪少的主要原因绝对是母猪少。“母猪的成本高,而且风险大,400斤的淘汰母猪最便宜时只卖700元。农民都怕了。饲料价格涨得这么快,农民想养也不敢养。”
对于每头发放100元补助的“鼓励政策”,陆认为这基本不管什么用。“100元只是几天的饲料钱而已。最好的办法是保证母猪存栏,农民怕风险,国家可以让农民代养母猪。否则8月份生猪供应基本恢复就很难做到。”
“仅从我们村的情况看,现在养的猪比3年前少了很多,整体的情况我不知道。但是,给我供应饲料的经销商经常抱怨,现在养猪的还是不够多,他的生意很不好做。”姜启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