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玉米大量外运导致当地市场贸易粮源供应水平大幅萎缩
7月份以来,东北多数地区的玉米收购市场呈价高量稀的态势,由于当地多数农民手中可供出售的存粮量逼近底线水平,因而多数收购主体仍在以高价收粮,少数企业及贸易商为达到吸纳市场粮源的目的,不惜在眼下已较高的价格水准上继续上调收购价,但迫于东北贸易余粮数量有限,收效甚微。东北产区作为国内最大的玉米商品粮供应基地,出现当前供应能力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除国内玉米青黄不接季节性供应淡季的影响外,今年上半年东北粮源外运量的大幅增长。
以黑龙江为例,2007年底,受黑龙江省国有收储企业缺乏资金,收购乏力的影响,新玉米上市之初高开低走,农民售粮困难,与南方销区价差逐渐拉大,当地贸易商趁机入市收购,并大量运往关内及南方销区以获取高额利润。2008年1-4月份黑龙江共通过铁路外运玉米475万吨,同比增加82.7%。在铁道部提出集中抢运东北粮食入关政策的倾斜下,5-6月黑龙江玉米外运量达到252万吨,同比增长81.3%。今年上半年黑龙江省通过铁路的玉米外运量突破了700万吨,达到727万吨,同比增长82.2%,创3年以来最高水平。较2007年全年玉米外运量仅相关85万吨,超过2006年全年玉米外运量163万吨。按照市场年度统计,截止到6月,2007/08年度黑龙江省玉米铁路外运量已经达到939万吨,同比增长已经超过一倍,增幅108%,占2007年全省玉米产量的59.1%。据以上数据的显示可见,东北粮源的大量外运应是引发当前产区贸易玉米库存大幅缩水的主要因素。
华北部分粮库贸易玉米大量积压,对当地玉米市场或构成巨大的供应压力
华北地区是我国另一主要的玉米产区,同时也扮演着消费大省的角色。随着7月份山东、河北多数地区玉米市场的稳步上行,加上奥运因素影响了河北、山东部分地区的道路通行,贸易商担忧后期外运难度或进一步加大,因此开始抛售留存玉米,而华北高温潮湿的天气使得一些农民受到手中留存的部分玉米可能生虫或霉变的压力,也出现了集中出货的现象。在诸多因素的共振之下,7月份的华北玉米市场又面临了一波上市的高峰。据预计,经过此轮抛售,原本当地就已不多的社会玉米库存将进一步下滑,在今年华北春玉米大量上市前仍将存在一定的供应缺口。但据了解,虽然山东、河北多数地区农民及贸易商手中留存的玉米货源已为数不多,但国储库在当地的一些下属地方粮库中仍储藏着大量可用于自主贸易的玉米粮源,初步预计可达几千万斤之多,这也给当地的玉米市场构成了巨大的供应压力。倘若这批玉米大量上市供应,那么极大可能拖累华北玉米市场再次走弱。
综合分析,我国北方产区的社会玉米库存均已不多,以市场规律来看,在今年新粮大量上市前,国内玉米价格仍存在继续上涨的可能性。但临时储备玉米在东北拍卖的延续与否、后续拍卖投放量的多少及华北部分粮库贸易玉米的出货时间都给国内玉米上市前的走势带来一定的偏负面影响,值得市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