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将近一年的煤气灶,於潜镇双坑村钟梅仙家却没有买过一桶煤气,因为她家如今用的是沼气。说起沼气的好处,钟梅仙的话就一大堆:干净、安全,关键是还省钱。
沼气来自于去年村里搞的养猪排污治理工程。只要将养猪产生的污水统一纳入到沼气池,发酵后就能产生沼气。钟梅仙家是村里首批用上沼气的村民之一,今年村里打算将沼气管道铺到更多的家庭,让大家都能享受到生态养猪的好处。
猪要养,环境又要好, 怎么办?
浙江临安双坑村位于於潜镇一个小山坞里,满目皆是青山。按理说,这样的地方绝对是个休闲的好去处。可让当地村民颇为尴尬的是,就连亲戚都不愿意到家里来做客,更别说外人了。
“主要是村里太臭了。”村委会主任盛林峰告诉记者,双坑村是个养猪大村,全村常年养猪在1万头以上。特别是到了夏天,到处是污水横溢,臭气常常熏得人眼睛都睁不开。
双坑村也因此“臭名远扬”,就连村民外出都觉得似乎低人一头。可双坑村又离不开养猪,全村269户村民有150多户靠养猪为生,养猪占到当地村民人均收入的一半以上。
养还是不养?双坑村走到了十字路口。
“要是能把猪粪和污水集中起来统一处理,问题不就解决了?”2004年3月,盛林峰在一次村委班子会议上,将心中盘算许久的想法说了出来。结果大家一合计,都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会后,盛林峰就跑到镇政府,说村里打算搞一个养猪排污治理工程,想请镇里帮忙联系一下市农业局和环保局的专家,看看是不是可行。
农业局和环保局的专家很快就来到双坑村,对村里提出的养猪排污治理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可专家的说法却令村干部大为失望。专家认为,双坑村村民过于分散,要进行排污治理成本太高,难度会很大。
“一点办法都没了?”村干部并不死心,希望专家们能再想想办法。在村干部的再三要求下,专家们给出了一个方案:将猪舍集中到一个区块,统一治理。
村干部积极行动 解决资金和土地问题
事情总是说着容易做着难。村干部很快就碰到了第一个难题:将猪舍集中到一个区块,建猪舍和截污纳管的钱由谁来出?
村干部又坐在一起商量开了。建一个猪舍,少说也得两三万,可按照村里目前的财力,最多只能承担公共基础设施部分的资金投入,建猪舍的钱还得由村民自己来承担,这也符合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
商量妥定,村干部就把养猪户们召集起来开会,向大家宣布村委的打算。在弄明白村委的意思后,大多数养猪户都当场表示赞同,认为村里实在是太脏太臭了,是该治治了。但也有些人认为,把猪舍集中起来好是好,可自己实在是拿不出这么多钱啊。
“钱的事情可以想办法解决,”盛林峰在会上当场表态,“村委可以出面为大家向信用社贷款作担保。”会后,盛林峰就跑到潜川信用社,为大家联系贷款。
做通村民的思想后,去年3月份,村干部便开始着手实施治污工程。不久,又碰到了第二个难题:猪舍建在哪里,土地问题怎么解决?
由于村民在建造猪舍过程中,往往要占用到别人家的土地,这就涉及到土地调换的问题。有时候一间猪舍要涉及到好几户人家,调换起来非常麻烦。
针对这一情况,村里出台了一个政策:凡是建猪舍所需用地,村里一律开绿灯;需要调换土地的,则由村里出面协调解决。“为调换土地这件事,村里可没少费心思。”盛林峰告诉记者,土地在农民眼里就好比是自己的命根子,谁也不肯吃亏。
可事情总得有人去干,盛林峰就和村干部一道,一家一家地上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到把土地协调好为止。
资金和土地两大问题解决了,剩下的问题就好办多了。从设计图纸、采购原材料到铺设排污管道,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村里共建成猪舍2000平方米,铺设排污管道3000米,修筑道路210米,修建136只封闭式猪粪发酵池、93只三格化污水沉积池、4只沼气池。村里还建造了防疫室和消毒池,总投资达60余万元。
河水变清了 猪粪也可以卖钱了
工程竣工后,污水不再直接排放到村边的小溪里,都通过排污管统一流到污水沉积池进行处理,发酵成沼气。
见小溪里的水一天天干净起来,大人们忙完农活都爱到小溪里洗把脸、擦擦身子。孩子们更是把小溪当作天然游泳池,在里面尽情玩耍、嬉戏。
而在此前,一到夏天,大人们就要反复交待孩子不要到溪里玩水。“溪里的水碰不得,一碰全身就会发痒。”村民章根水告诉记者,以前溪里的水都是红色的,根本就不能碰。
溪水变清了,村里的道路也变得干净了。昔日满地都是的猪粪如今都被村民收集了起来,因为猪粪也可以卖个好价钱。自从集中养猪后,每天产生的猪粪都聚集到一个区域,这便吸引了外边收购猪粪的人前来收购。
“一大车猪粪能卖上100来块钱。”章根水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他家养了300多头猪,差不多半个月就能拉走一车猪粪,养猪的综合效益更高了。现在,他打算再造5间猪舍,扩大养猪规模。
实施排污治理工程后,不仅环境变好了,养猪的综合效益也提高了。双坑村的作法羡煞了周边村里的老百姓。与双坑村紧邻的太阳镇杨家坞村村民楼金夫对记者说道:“要是双坑村能把排污管道接到他们村里就好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