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来到位于厚坝镇群联村三组的开县特种野猪养殖场,周边农户纷纷表示这让他们大开眼界———祖祖辈辈都养猪,就没见过养野猪,而且比养家猪的收入来得快!
吃出来的商机
陈仲芳怎么会想到养野猪呢?2003年3月,开县厚坝镇外出务工农民陈仲芳突然返乡办起野猪养殖场时,不断听到村民的疑问。
“这个商机其实是吃出来的。”陈仲芳告诉记者,此前10多年,他在沿海从事外墙装饰。因业务往来所需,他常常陪客户出入一些高档餐饮场所,发现那些高消费群体常青睐野味,往往为饱口福不惜一掷千金。
陈仲芳因此留意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农业频道。2002年11月,他在央视农业频道看到养殖特种野猪这个项目后动心了,随后了解到一个令他振奋的消息:重庆还没人养殖野猪!
他迅速动身前往浙江、黑龙江等地考察了几家野猪养殖企业,发现野猪肉价格在每公斤140元以上,而且供不应求。在多方考察野猪的发展趋势、养殖模式后,他终于上马了。
利润远比家猪高
陈促芳介绍,养殖场里这些似猪非猪的东西,是由国家认可的科研单位用纯种野猪跟优良瘦肉型家猪杂交,经过人工驯化改良后的特种野猪,克服了纯种野猪季节发情、产仔少和不易饲养的缺点,继承了瘦肉率高、饲料广、抗疾病的优势,而且口感要比家猪肉好,营养价值也高很多。
“野猪好养得多!”陈仲芳介绍,野猪只吃青饲料和粗饲料,连树皮草根都可以消化,食量也只相当于家猪的三分之一,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加上价格比家猪要高,所以饲养一头野猪的利润比家猪高出400-500元。
跟家猪一辈子呆在圈里吃了睡、睡了吃不一样,野猪出栏前都要完成一门必修课———半牧式放养。
野猪在幼崽期间,也会被关在圈舍里吃吃睡睡。经四五个月长到50公斤后,它们就会被赶到专为它们辟出的运动场“锻炼身体”,比如追赶嬉戏或觅食争食等,目的在于使野猪免疫力更强,肉质更好。
形成野猪产业链
从2003年野猪养殖场开张以来,陈仲芳已演绎了一场“工业革命”,自己也由“猪农兼屠户”变身为“野猪一条龙”。
起初,陈仲芳根据考察时学到的经验,养野猪的同时开办了农家乐,将养出来的野猪屠宰后推销至各类高档餐饮场所,余下则用于农家乐。但这种“杀猪卖肉”的模式太过于原始,销量增长不大,养殖规模一直上不去。
2008年底,他投资近200万元创办食品加工厂,开始采用自繁自养、自产自销的“一条龙”发展模式。养出来的野猪直接“卖”给自己———在国内率先尝试野猪肉深加工。现在,他的食品加工厂已有17个成熟产品,在江苏、陕西、重庆、成都等地进入超市销售。
产业链的形成延展了野猪肉的销售半径,更直接扩大了养殖规模。2009年底,养殖场的年出栏规模已由初期的几百头扩张至上万头,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野猪养殖企业。种猪销售、商品猪销售和加工年产值达2500万元,年利润近500万元。
责任编辑: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