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个月来,记者深入农村调查的现状,印证了刘鑫的说法。
10月25日,记者来到德江县合兴乡旋厂铺村采访时,这个之前以养猪闻名的村子,猪并不多。
旋厂铺村土地相对肥沃,和周边相比粮食收成要好些,这里的农民都喜欢养猪卖。
村民朱成富说,近些年,由于粮食和饲料涨价,喂猪不划算,于是大多村民都“杀广”(到沿海一代打工)了,养猪的人越来越少。去年,在猪价达到新高时,有的村民回到老家喂猪卖。如朱德奎家,就办起了酒作坊生产酒糟,砌起了猪圈,贷款买了母猪和猪仔,准备大干一场。朱德奎养的第一批猪中,出手了15个,赚了将近一万元。但是第二批猪在上月中旬出手时,猪价已经降了下来,出手后算一账,根本没有赚钱,于是把所有的猪卖了,又继续“杀广”去了。
在水城县发耳乡河坝村等地,状况和德江一样。记者了解到,虽然早在去年4月份猪肉涨价以来,政府就出台了很多政策平抑猪肉价格,如对能繁殖的母猪每头补贴一定的资金,帮助养猪的农户发放疫病防疫补贴等,但是农民积极性依然不高。据河坝村村民李加加介绍,主要是当时的猪仔贵、饲料、粮食等处在高价位,村民不敢承担风险,除了自己杀吃的,村民很少喂养商品猪。
在我省产粮大市遵义,历来都是我省养猪的重要地区,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遵义的商品猪数量同样有限。遵义巷口镇插旗山养殖场,在去年还有6家上规模的养猪户,多的人家存栏50余头,但是最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的7家养猪户变成了三家,其中一家主要经营猪仔,另外两家经营大猪。但是数量远远小于去年,两家养猪的数量分别从前年的23头、25头变成现在的7头和5头。据其中的养殖户白先生介绍,要想上大的规模,又没有资金投入,规模小的话,除了厂房、饲料、粮食、和防疫等费用,赚钱很少。
遵义县相邻的湄潭县马山镇长安村村民石先明告诉记者,虽然村子里有几百户人家,但是养猪基本都是自家杀吃,很少有人喂养商品猪。
物以稀为贵,猪少了,价钱自然就高,在外省猪的冲击下,本地猪源的市场空间自然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