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氨酸市场风云再起
谁是赖氨酸行业的王者?大成、希杰还是味之素?你分不出来,因为他们至今胜负未分。先说大成集团,2004年以前,中国饲料用赖氨酸几乎全部依赖于进口,而随着大成赖氨酸的投产及中国厂家大举投产进入,2005年,中国成为赖氨酸出口大国,与此同时,赖氨酸价格一路下滑,从而为之在饲料中大批量常规使用奠定经济基础。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中国赖氨酸产量为67.9万吨(含65%赖氨酸),同比增长16.1%;出口10.1万吨,同比增长9.4%。近年来,赖氨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韩国希杰、日本味之素、中国大成生化三分天下,但大成生化仍然凭借60万吨的产能、超过30%的市场份额牢牢掌握着赖氨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作为一家韩国公司,希杰是韩国最大的食品企业希杰食品集团的旗下的子公司。如今的希杰,正雄心勃勃欲加大在赖氨酸领域投资,做到全球赖氨酸行业的NO.1,今年年中随着10万吨赖氨酸和5万吨苏氨酸项目落户沈阳,希杰集团将在未来几年实现赖氨酸年生产能力达55万吨,销售收入超过12亿美元的巨型公司,届时其在赖氨酸市场的份额将占有全球30%以上。
VC价格暴跌——盲目扩张的代价
维生素市场向来不乏热点,今年也不例外。2010年的焦点角色是VC,这个前几年曾经让人疯狂的品种,今年继续一另一种姿态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今年的主题是“跌价”,而且是暴跌。年初VC价格还在80元/公斤左右,至9月份时已跌至40元/公斤以下,跌去一半。VC也算是维生素行业中的大品种,且养活了数家上市公司,经济危机最黑暗的时候已经过去,为何VC却如此不堪,在经济慢慢复苏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居然自个掉价了呢?这个还得从头说起。
早前国际VC领域有四大巨头,罗氏、巴斯夫、武田和帝斯曼,2000年开始,中国维生素C产业崛起,由于低廉的劳动成本,中国企业主要依靠价格战来获取订单。其后,不堪成本压力,罗氏、武田先后退出VC产业。从2002年开始VC价格开始攀升,高峰时期出口价达12美元/公斤。期间,中国企业依靠价格优势不断抢占国际巨头市场份额,这一度遭到美国的反垄断起诉。然而,在“勤劳能干”的中国人面前,洋鬼子终于败下阵来。由于成本压力,巴斯夫、帝斯曼们纷纷宣布停产,到2009年,维生素C产能主要集中到了国内的5家企业手中,即东北制药、华北制药石药集团、江山制药和鲁维制药。官方数据显示,这5家企业占据了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产量超过10万吨,全球VC的价格也基本掌控在国内5家企业手中。
责任编辑:马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