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户是生猪产业链的第一车间,也是猪产业链条中的弱势环节,受到价格波动的影响也最大,而流通组织、加工企业和市场肉品销售商的利益基本不会在猪价波动中受到损失。因此,如何调整猪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利益分配关系,让养殖户在整个产业链条中的弱势地位有所改变,尽可能做到在市场行情好时多赚,行情差时少赔或者不赔。笔者认为减少波动带来的损失,应该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畜产品优质优价条件成熟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市场对优质安全畜产品的认可开始显现,并呈明显的价格优势,因此,解决波动的影响首先需要在品种上下功夫。在市场化的今天,首先解决好品种问题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性环节。
批量出栏能力成为竞争关键
正大集团近年来在标准化养猪方面探索的“四良配套、同源引进、分段饲养、全进全出”养殖模式代表着我国目前养猪业的最高水平,也非常符合农村实际,是改善养猪模式,降低养殖成本,实行以猪为本,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益探索。批量出栏能力弱,会加大猪贩的收购成本,压价是必然的。实践证明,猪贩收猪过程每延长一天,就会损失活猪体重4%。
因此,解决的办法不仅是提高科学饲养水平,还要在规模化饲养的同时,做到同期发情,同期配种,批量出栏。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养殖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种粮有补贴,农机有补贴,作为在农业中占有较大比例的养殖业毫无疑问也应该给予补贴。扩大产业链中的农民利益。
养殖场户、中介服务组织和龙头企业链条中,应重点加强对养殖场户的利益分配倾斜
一方面,加强为养殖业服务的各类中介组织建设,通过协会等把养殖场户联合起来,提高话语权,增强与加工企业的对话实力,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对龙头加工企业中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尽可能保护养殖环节的利益,保持发展后劲。
订单养殖利益极大
订单是保障养殖业免受波动影响的最理想渠道。如果养猪业的订单比例达到80%以上,出现大的猪价波动可能性就小,农民受到的损失也就少。否则,如果贵时买,贱时抛,只能让市场牵着鼻子跑,赶的永远是末班车。
有条件的省份可通过“期货+公司+农户”等模式,以订单的方式把生猪生产者整合在一起,有效地化解由于市场变化、合同不履约等带来的多重风险。通过期货交易,对生猪生产进行实时监控,也实现了市场信息的进村入场,可谓一举多得。
本网原创,转贴请标明出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