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猪肉价格超常暴涨,中央和地方都出台了不少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母猪饲养的补贴政策。表面上看起来,这无疑抓住了问题的关健:价高了是因为肉少了,肉少了是因为肥猪少了,增加肥猪得有小猪,而小猪是母猪生下来的。所以,大幅增加母猪的饲养量,是解决了猪源缺乏的源头。小猪生下来了,农民不可能都把它丢掉吧?因为农民最善良,有珍惜生命的美德。小猪长成大猪,农民不可能不卖;这样,猪肉价高的问题不是轻而易举的解决了吗?高!太有才了!!
这一举措是否一剂良药,能解决中国养猪的所有问题?做为一个猪农,笔者仍然心存疑虑。
这破天荒的对养猪农民的鼓励政策也许是一副兴奋剂,很快会刺激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全民养猪的热潮会又一次汹涌澎湃。隐藏在后面的供过于求的局面会又一次如期而来吗?
母猪的大量选留,不可能每一个地区都能保证自给,必然造成种子的外调大流动。这种流动是否会再一次引发疫病的大流行?
我相信和我一样心存疑虑的人不在少数,不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央一有新的政策举措,不说一夜之间会传遍大江南北,至少几天之内应该尽人该知呀。为什么如此锦朗妙计出来也有些时日了,而猪农为什么都反应平平?而猪价仍然像脱缰之马,昂首狂奔呢?
凭心而论,政府的这一举措,体现了政府对养猪业的高度关注。做为一个多年来以养猪为业的农民,确有点感激涕零。从公布的计划数字来看,65个亿当不在少数,还不足以引起无数猪农竞折腰?如果把这次因猪肉涨价而对困难群体的补贴也算在内,政府为“猪”的问题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高吧?可问题的关键是:这笔钱花的值不值?这些钱有多少可以实实在在的到猪农和困难群体的手中?这笔钱对中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能起到多大程度的积极作用?
先说值不值的问题。去年五六月份,猪价降到最低点,通过三月份第一波母猪宰杀高峰,这时母猪存栏已到比较合理偏低的时候。这时如果政府采取相应措施扶持母猪生产,阻止第二波母猪宰杀高峰,怎么会出现今年这种猪肉大幅涨价的景像呢?秋后号称“高热病”的疫情几乎横扫了大半个中国,而各地方政府看到的是当时肉价便宜而沾沾自喜,唱着各地“生猪生产形势喜人”的赞歌,不宵一顾于养猪农民倾家荡产而全家自杀。如果这时稍稍大方一点,拿出小部分钱来,一出现新的疫点即及时组织封锁扑杀,防止漫延。又何须现在拿出这大把的银子而还不知后效如何呀?
再为这笔钱的去向谈几点看法。(今天是七月六日,财政部六月底出台方案的承诺还未见分晓,是否又一次失信于民尚未得而知)城市低收入阶层和学生补贴操作方面的问题我不得而知,大抵城市人没有农民好欺负,估计能发放到位。关于母猪补贴,这次政府的考虑不可谓不周到,不但分两个方面,即保费支付和直补,这依据参保数量确能防止有关人员揩油之陋习;而且参照粮食直补的成功经验,直接发放到养猪农户手里,更让各级揩油大师无机可乘。关键的问题是承保公司的选择和参保方案的制订是否公平,农民能否得到实际利益,我们将拭目以待!至于某些地方出台的补贴办法本老倌则不敢恭维了,如有些地方出台的新增母猪补贴,须到有关部门指定的种猪场购买;还有的是由畜牧部门统一购买,然后按“购买的实际价格扣除补贴后”再卖给农户,这两种办法的猫腻本老倌前几年都曾见识,有的比农户自已购买不要“补贴”价格更高。
关于作用,本老倌前面已经提及,无疑会刺激一部分农户的养猪积极性;刺激提高母猪饲养量,确是抓住了养猪生产链条的关健一环。问题是草民们是否号令一出,应者如云?从目前来看,农民们反应还不是很强烈,何也?一是长期来某些地方政府开出的空头支票太多,人们大抵司空见惯而显得麻木。而且我们农民朋友眼光短浅,总爱以自已的经验来看新事物,总忘不了前几年的前车之鉴:凡是猪价高时政府号召“要致富,多养猪”,不多久就会生猪泛滥成灾,而地方政府的各项收费也接踵而至,接着的猪价暴跌,我们不但没致富,反弄得倾家荡产。等我们血本无归时,政府又会撒手不管,让我们自生自灭,有时还会不咸不淡的说几句“市场经济是残酷的,你不会在这市场大潮中学会游泳”之类的让我们听不懂的大道理。
最让人放心不下的,是近两年猪病已成为养猪人最致命的死穴。市场风险只会亏损,而疫病风险却足以让你倾家荡产。如果只强调发展,不解决疫病问题,其结果只能是养得越多,亏得越惨。因此,养猪人并不看好母猪补贴是一剂良药,甚至怀疑会不会是一剂使人掉进陷井的迷魂毒药?我们更为期盼的是政府能承担起这样一个责任:一个地方发现对养猪业威胁较大的烈性传染病,政府能迅速反应,切实地而不是表面的封锁疫点,扑杀感染群。当然,疫病扑杀补偿机制的建立十分重要, 不然农民不会及时报告疫情,不会积极配合扑杀行动。而这个费用由中央财政负担是最好的办法,因为地方政府大多是郎中羞涩或吝啬成僻。
本老倌并非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个道理大多数人心里早已明白。只是说皇帝新衣多么漂亮的人并没有真的看到这件新衣,说皇帝什么也没穿的小孩不过是童言无忌。
老猪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