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的共同特征
中国肉类消费正处在稳步增长阶段。农村改革以来的经济成长,引起食物结构的变化,最大特征就是畜产品消费增加。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城市居民家庭人均肉类消费增长了一倍,农民人均肉类消费量增长了两倍。
肉类主产区一般都是主要消费地区
历史形成的畜产品主产区多是主要消费区,四川、湖南是我国生猪主产区,西南和华南就成为全国人均猪肉消费量最高的区域。以猪肉为主的猪牛羊肉人均消费量最高的省市就集中在这里,贵州、重庆、四川、云南农民人均消费量,均高于全国城镇居民家庭购买量。加上广东、湖南,共6个消费大省,都在全国最大的生猪主产区内,形成了肉类集中消费带。
高收入地带成为必然的肉类主体消费带
在东南沿海高收入地带,形成了中国又一条肉类主体消费带,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
肉类消费的南北差异、个人收入多少和肉类价格高低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畜产品消费的总量上
南方城镇居民猪肉和禽肉消费量最高,南方禽肉消费支出是北方的1.9倍;而牛羊肉的消费支出,北方(53元)正好是南方(27元)的2倍,内蒙、青海、宁夏和新疆4省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牛羊肉支出134元,是南方平均水平的5倍,其中人均羊肉支出(96元)为南方(6元)的16倍。新疆农民人均羊肉消费8公斤,城市居民人均羊肉消费高达9.19公斤。农村居民家庭人均肉类消费量以及消费结构,与城市居民消费偏好保持了高度的1致性。东南沿海崇尚猪肉制品,西北高原喜好牛羊风味!
居民户外肉类消费比例会逐渐扩大
城市居民家庭人均肉类消费1980年为19公斤,1990年为25公斤,2000年为26公斤,2003年为33公斤,九十年代城市居民肉类消费没有明显的增长,猪肉的家庭消费下降,禽肉消费增长59%,一方面说明家庭肉类消费结构在变化,城镇居民在肉类消费中,更倾向于消费蛋白营养丰富的动物性食品,另一方面是随着收入的增加,户外的消费需求日趋旺盛,九十年代是中国餐饮业迅速崛起年代,遍布大街小巷各种档次的餐馆、饭店密密麻麻,大小城市都有美食街;同期农村居民猪肉消费增长29%,肉类消费增长39%,禽肉消费增长了1倍多。
中、德两国虽处不同发展阶段,但都是猪肉消费大国。德国每年消费240万吨的加工肉制品,其中107万吨在家里消费,其余的133万吨在家庭外消费,占一半多。我国大城市职工午饭多在机关食堂用餐,每餐多有肉,中国人的消费习惯不同于欧美一日三餐都吃肉,肉类消费一般分布在午、晚正餐,加之部分家庭晚餐户外化,确实出现一部分人群在家、在外肉类消费比例大体相当。31个省市区中的11个省市在外用餐消费多于在家肉类消费支出。其中浙江、广东、北京、上海4省市城市居民2002年在外用餐平均支出853元,占到全部食品支出的23.5%。有专家估计,目前大城市居民在外消费肉食占肉类消费总量的1/3。我们保守一点,按1/5计,全国城镇居民人均肉类消费大约在41公斤上下。
中国肉类消费的增长潜力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城乡居民有了同等的肉类消费选择权。目前,农村居民人均肉类消费达到18.2公斤,恰好是1978年的3倍。而同期城市居民家庭人均肉类消费量增长了一倍。中国人的肉类消费量仍处在低水平,由收入增加而引起的肉类消费的增加倾向仍在继续,农村的肉类收入弹性仍然很高,要扩大肉类的消费量,需要有一个稳定上升的收入保障。中国肉类消费的增长潜力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农民的肉类消费与城里人的差距正在缩小
以十年的间隔期来观察,1981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肉类消费量是农村居民的2.2倍,1991年为2倍,2001年是1.4倍。非常明显,农村肉类消费与城市的差距正在缩小。
家庭人均肉类消费量 单位:公斤
年份 |
城市 |
农村 |
城市/农村 |
1981年 |
20.52 |
9.44 |
2.17 |
1991年 |
26.60 |
13.49 |
1.97 |
2001年 |
24.42 |
17.37 |
1.41 |
责任编辑:骆曜华